雨停后的第四天,鸡纵菌依旧旺盛。
卜丢一边采摘,一边绘图,记录着它们的分布——最初是围绕一棵倒伏老树延伸,接着开始向北蔓延,几乎形成了一条菌路。它们总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出现,而这些地方,土质松软,湿度略高,踩上去时会有细微的塌陷感。
灰兔在一处菌群旁突然停下,前爪轻刨几下,露出了一点奇怪的土壤结构。卜丢走过去一看,那层土下是一条细密的、如管道般的通道网。
他心里一动,掏出小铲顺着一处通道轻轻扒开,露出一个蚁穴的断面。
——白蚁巢。
他顿时明白了,鸡纵菌会大量出现在这些区域,并不是偶然,而是与白蚁群落的生态活动有关。
白蚁建巢,会在地下形成复杂的管道系统,并带来微小但持续的热量,形成湿暖土壤;而鸡纵菌恰恰偏好这种富含有机质的、稳定潮湿的菌床环境。
顺着这条线索,卜丢走进更深的林地。他发现,几乎整片森林中,凡是鸡纵菌分布密集的地方,地下都有白蚁活动的迹象——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土壤被抬起微微隆起,如呼吸一样。
他蹲在林中记录:
“鸡纵菌在生,白蚁在下。林地在缓慢呼吸。”
但这一发现并非全是好消息。
白蚁不只对土地有影响。它们一旦迁徙,可能对农场的木结构建筑、种植基础设施造成破坏。
他意识到,这座森林的地底,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,就像水下的鲸骨守护者那样神秘,却更为活跃、日常、且不可控。
回到农场,他没有告诉灰兔和鼬獾太多,只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环形区域,标注为:
白蚁活跃区。慎入。观测。
那天晚上,他坐在篝火边反复翻阅之前的日志:金船残骸、鲸骨、水下遗迹、菌群、白蚁……
这一切仿佛不再只是独立的谜题,而是一张缓慢展开的、由自然自己写成的地图。
远处,小鲸鱼在水渠边跃出水面,激起一道水花。
灰兔从林边跳出,叼着一株带根的鸡纵菌,放在卜丢脚边。
鼬獾趴在一旁,眯着眼,像是在思考它们在地底都看到了什么。
卜丢低声说:
“我们脚下,可能藏着的,不只是宝藏和故事,还有森林自己的骨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