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片地原本已经被做了标记。
自从花花夜里贴地“听见”回响后,卜丢就悄悄划出了一块区域,留作后续探查。那块地靠近林缘,白蚁活动曾非常频繁,后因湿度变化逐渐荒废,如今野草漫生、菌类零星,乍看不过是一片普通的林间湿地。
直到那天下午,天气突然变了。
乌云翻滚,雷声在山背回荡。第一声闷雷响起的时候,花花猛地抬头,小白立刻从门前起身,耳朵竖得笔直。鼬獾从厨房门下窜出来,钻进灰兔的草垛里,整个农场像被某种无形的磁场包围。
第二声雷比第一声更近,甚至能感到地表轻微颤动。
就在这一刻,那片被封锁的林地边缘,传来一阵“咔”的裂声。泥土像被震松了一层,原本堆叠起的小土丘微微下陷,中间裂开了一道缝。
等雷雨散去,天空泛起黄灰色的亮光时,卜丢带着工具、小白和花花赶到现场。
他们小心扒开裂开的泥缝,扒开一层层枯枝与蚁土,逐渐露出下面的空洞。
是一个废弃的地下白蚁巢穴。
不过这处蚁巢,远比他们之前见过的结构更庞大,深度近三米,呈盘旋状结构。洞内温度微暖,潮湿却不腐,像是早年被遗弃但依旧“保养良好”的地底室。
他们继续沿蚁道往下探查,却意外地发现,在其中一个椭圆状的蚁穴核心,有着一排排根茎植物,深褐色、表皮皱裂,有如小拳头大小,密密麻麻地嵌在湿润的泥墙内。
灰兔凑近闻了闻,然后退了两步。
花花则非常安静地蹲在一旁,没有靠近,只是耳朵微动。
卜丢俯身仔细看了一会儿,心头猛地一紧。
——他认得这些植物。
是雷震子
一种罕见的地下山参类药材,因常常只在雷雨震动后冒头或被发现而得名。它多寄生在白蚁废巢内,依赖旧蚁穴残留的养分与菌丝网络生长,极其稀有。
“这东西不是种出来的,是雷唤出来的。”卜丢低声说。
他们没有挖太多,只取了几株,标本级别。余下的他重新覆上湿土,并在洞口设了简易通风装置与防护棚,准备后续长期观察。
回到农场,他将这次的记录写入“深林生态发现记录簿”:
【第十五记录】
地点:东偏北林缘废蚁穴
发现:雷击后,蚁穴沉降露出罕见山参类植物——雷震子
备注:属珍稀药材,已采样,其余封存,待雷期后再查是否复生扩展。
那晚,雨后的空气带着电气与泥土的味道。
花花趴在门口,眼睛半闭半睁;小白一边打盹,一边留一只耳朵竖着;灰兔躺在锅灶边,鼬獾叼着半块红薯在一边咀嚼。
雷声远了,风静了。
而那片林地下,某些被白蚁遗忘、又被雷声唤醒的东西,正悄悄苏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