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日的风带着凉意,吹过茂密森林,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光影,空气清新湿润。叶子泛黄,地上的枯枝在脚下发出细碎响声,如自然的私语。
卜丢,一位年轻诗人,独自穿行于林中。他眉眼沉静,身背旧布包,里头装着涂鸦本和磨短的画笔。他不靠地图或指南针,只凭感觉前行。他说,灵感源于偶然。
他已行走多日,夜宿树下,白日踏着落叶。森林寂静得可以听见心跳,但“声音”——能让他提笔的灵感——却始终未现,诗意之河似乎越来越远。
直到那一刻。
午后,林中鸟鸣与风声交织,他忽听前方传来有节奏的沙沙声。小心靠近后,一只灰兔从树丛跳出,毛发柔顺,在光下仿佛披着一层薄纱。它静静望着他,既不逃跑,也不靠近。
他们对视许久,兔子转身跃入林中。
“是指引,还是邀请?”卜丢轻语,背起包,跟了上去。
兔子总在视线边缘若隐若现,引他穿林越坡。直到天色渐暗,他们来到一棵古树下。这时远处传来低沉声响,卜丢发现一只受伤的鼬獾蜷缩在草丛中,身上多处伤口发炎,血水混着泥土。
灰兔站在一旁,似乎焦急。卜丢立刻取出药草和布料为鼬獾包扎,并轻声安慰:“别怕,我不是猎人。”鼬獾不再挣扎,渐渐安稳下来。
那夜,他未眠,火堆旁守着鼬獾和灰兔。三者虽无言,却有了奇异默契。星光透过树冠洒下,风中带着梦境的气息。
清晨,薄雾升腾,鼬獾竟努力站起,灰兔轻摆尾巴仿佛鼓励。卜丢望着它们,心湖泛起久违涟漪。
“我们一起走吧。”他低声道,不只对它们,也对自己。
穿越密林,他们来到一片辽阔平原。阳光洒满大地,土地微起伏,有金属光泽,有草木疯长——仿佛藏着千年秘密。
卜丢想起一则传说:此地曾是一条大河,承载诗意与繁华,后被人为填平,埋葬了梦与历史。
他站在平原,闭目聆听仿佛从地下浮现的橹声、歌谣与回响。他睁眼,不再是漂泊者,而是种植者。他将在此种下故事,重新连结世界。
他与灰兔、鼬獾搭建庇护所,拾柴取水,风干药草。每个动作都是一场真实书写。真正的“路”,不通往远方,而通向内心归属。
卜丢俯身轻抚土地,低语:
“我留在这儿,不是为了挖掘宝藏,而是为了种下未来。”
风轻轻吹过,似在回应:欢迎回家。
